山寨兰博基尼,山寨兰博基尼交警
在ps2时代实况系列何等风光,现在完全不是fifa的对手实,实况足球系列怎么了?
不仅是PS2时代,《实况足球》的辉煌从PS的《实况足球3》就开始了。年龄大些的玩家可能还记得,当时很多俱乐部都是科乐美自制的山寨图标,球员的名字也是山寨名字,当然从设定的能力值和外形以及球衣号码,球迷可以一下子猜出这是哪个球星。
在当时PC游戏普遍不如主机游戏的年代,《实况足球》对于《FIFA》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手感和对细节的把控上。当然早期的《实况足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2过1的无解就是这个游戏bug之一。
主机市场上《FIFA》一直不是《实况足球》的对手,但由于《FIFA》每作都拥有国际足联的授权,所以在PC市场也能打个七七八八。拐点出现在2008年,从《实况足球2008》年开始,《实况足球》的销量一路下滑,而《FIFA》系列的销量则节节攀升。
2008年也就是PS3发售两年前后,这个阶段是PC游戏赶上主机游戏的一个关键年份。1是由于PC性能的提升,2是由于PS3作为主机并不太成功,而游戏开发商的开发费用又不断提高,开发商们为了规避风险,很多非独占游戏都推出了PC版本。
到了科乐美这里,由于《潜龙谍影》系列开发费用过高,高层一直就对小岛秀夫不满。对于《实况足球》这种年货系列,则开始了“改参数糊弄”的阶段。比起财大气粗而又兢兢业业的EA来说,科乐美从战略到战术都不够重视,核心问题还是没钱。
《实况足球》尤其对于授权上的劣势就体现的更为明显,当然也不是一直没有授权,时有时没有,或者说有的时候不全,比起球员都可以亲自做动作捕捉的《FIFA》,《实况足球》对于非游戏球迷的吸引力就相当差了。
在手感和细节上《FIFA》早已慢慢追上了《实况足球》并有所超越,而《实况足球》除了在授权上的无力,开发费用上也根本不是EA的对手。
《实况足球》的没落是科乐美的悲哀,也是现在的游戏环境下整体日本游戏厂商的一个缩影。
FIFA已经变成皇帝的新衣。
我的偏向非常明显,我不喜欢FIFA,上一次玩FIFA是98版。去年被EA的网路大军忽悠买了FIFA18,玩了几个月,只能说这是什么玩意儿,既然还是98那种飘忽的感觉。我可以肯定网上叫着喊着FIFA万岁的十有八九没有买入这个游戏,这个被我认为是史上最弱智的游戏,我不知道EA编程功力,这么大一公司是故意做的这么假的吗。虽然实况有很多不足我还是选择实况,实况最大的败笔就是放弃自己的爽快感加入了FIFA的操控感
其实楼主你又不懂了,现在实况就像汽车当中的,布加迪威龙,法拉利,兰博基尼这种了是一种性质!FIFA就是BYD,大众,普通车型一样!懂了么!毕竟高端深度玩家很多还是玩实况,那轻度的玩家玩玩fifa,就可以了,毕竟bug多乐趣和搞笑的也多.去看看FIFA 搞笑视频就知道了
作为一个实况的老玩家不得不说从实况8之后就几乎没有一部经典的实况作品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实况2013之后的作品,每一代都会出一些主打的技术,比如2014的高空直塞球,实况2017的身体卡位等等,然而开发者又没有很好的均衡这些技巧,反而让这些技巧变态化,以至于实况2014满屏幕都在吊球,实况2017各种不合理的身体卡位。 至于最新的实况2018我的评价就是太慢了,传球的速度慢,人球结合的动作慢,最要命的就是会追速度太慢了,踢难度最高的电脑的时候,只要电脑形成单刀,哪怕电脑速度只有70多,你速度90多也追不上。
给实况总个结,我感觉实况的开发者希望实况更接近真实的足球比赛,所以节奏越来越慢,每次在玩实况2018的时候我深刻的感觉到这种慢是你们刻意为之。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玩一款游戏,我们是要的游戏中爽快,和赢得比赛后的成就感,而不是每次玩的时候都想砸手柄,如果实况越真实,那么离她失败就不远了,因为如果玩家要的是真实,那么他们早就去球场上真刀真枪的来一场了。
fifa我只玩过2013和2017,所以不能轻易说他好或者不好,我只能大概说说我的感受,首先说说优点,传球合理,节奏快,人球结合感觉更加合理。然后是缺点,总觉得每个人脚底下都穿了一双旱冰鞋,在场上飘,过于花哨的控球,让我觉得有些人是来秀操作的。
因为本人很大多数实况玩家一样对实况情有独钟,即使现在的实况已经离当初带给我们美好的那种东西越来越远了,可是我还是依旧坚持着,希望实况越来越好吧!唉!
fifa就是赢在效果真实度,但是玩的过瘾还得是实况足球。实况足球贵在每个球员的区别,球的物理感觉。fifa虽然球场和球员外形挺真实,但是每个球员的能力感觉都差不多。还有实况玩家对实况的按键感觉都熟悉了,等到fifa做上来后就算效果再真实,fifa的按键默认设置也无法适应。
为什么意大利能造法拉利,兰博基尼这样的超级跑车,却造不出卡罗拉,高尔夫这样的汽车?
1.不要小看意大利,先不说意大利奢侈品。
就连输出到美国的黑帮,都是顶级的。到了奢侈级消费品,不是英美法德货,是意大利货。
2.日本不是不想做超跑豪车,实在是做不过欧洲。日本最近一代GTR,R35,已经是10年前了,GTR卖180万,到顶了;法拉利都是300-400万起步,为什么?这多多少少就有些玄学了。GTR跟458二百万的差价,差在哪里?就差在感觉上面,机器与灵魂的区别,速度与激情的区别。
3.意大利车的质量是很差的,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都经历过这个年代,经历过低潮,当年意大利超跑只懂得堆料,外形,还有调声,对于质量品控,没有的,刚下线就直接下赛道。不会考虑客户是不是来自炎热的中东或寒冷的俄罗斯。但超跑质量和性能稳定下来之后,现在基本都不亏钱的。
恕我直言,这种问题是不经过思考的“节奏论”罢了。
首先用最基本的东西来反驳所谓“意大利造不出诸如卡罗拉、高尔夫这样的汽车”的这种问题。菲亚特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如果有朋友没听过,那么我再介绍一遍:“菲亚特,四大百年汽车品牌之一”。
旗下不仅包括了诸如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超跑品牌,同时也涵盖了从经济性家用车菲亚特到中高端轿车道奇克莱斯勒等车型--------不了解意大利品牌尚可说是求知欲,但如若知道菲亚特这个品牌还要张口就来,那么不免让人怀疑您的动机是否纯粹了。
当然,如果非要说什么“我的意思是没有像卡罗拉、高尔夫之类的神车,扯着么多有得没得作甚?”-----------那我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为什么丰田车这么畅销,但高端品牌就没有这么大的知名度呢?”
人文科学中有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于汽车的适用诉求也是人文诉求的一种。
当有能力进行汽车消费的时候,其实社会发展就已经到了社交需求的层次、且大部分人停留在社交需求之上,此时大家购车的诉求,无非是上下班代步、买菜之类的-----并没有能力去实现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
实际上打造超跑的难度远不及打造一款受欢迎的普通轿车难度大;因为超跑由于高昂的价格注定只能服务于极少数人群,而家用轿车则需要受到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审视、要面面俱到,哪方面差都不行、都是致命的!
其实很多朋友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在超跑的难度比造一辆普通的民用车要大,但实际上造好一辆受到认可的民用车的难度远比造超跑要大的多,因为造好一辆民用车所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太多了;而超跑只需专注性能,其余的什么什么都不必考虑!如果让法拉利来操刀一款民用A级小轿车,它一定能造出来,但是一定没有卡罗拉受欢迎,因为它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超跑而言可以有无数的缺点,它的受众群体都可以无条件接受;而对于民用车而言也许仅有一个缺点就导致这款产品失败!
为什么打造一款优秀的民用车更难?
造好一款民用车并得到民众的认可,需要综合性考量的问题很多,如价格、品质、寿命、油耗程度、空间、操控、性能等维度都是需要民用车企去研究的,只有把这些维度揉捏到一块后,还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算造出了一台优秀的民用车(卡罗拉);因为民用车面对的用户群体是巨量的,这些用户中的每一位都可能挑出各自的问题来,有的嫌空间小、有的嫌油耗高、有的嫌小毛病多、有的嫌换挡会顿挫、有的嫌贵、有的嫌贬值快,所以想让众多的用户都满意的难度可想而知!
打造一款超跑所需要考虑的维度很少;
造超跑则无需考虑那么多的方方面面,完全不必去考虑价格因素,能花400万买法拉利的人群根本不在乎花500万;不会在意油耗,因为敢买超跑的群体不会在意油耗;完全不必去考虑寿命、空间、耐不耐用,因为超跑的受众群体根本不在意这些;即便我们常常吐槽的变速箱顿挫问题,到了超跑领域也换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换档冲击”,所以造卡罗拉所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法拉利完全无需考虑;它只需要把性能做到极致即可,而超跑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不计成本的堆性能,因为它的受众群体都是有钱人!
如果让法拉利、兰博基尼去造一款如同卡罗拉的A级车,它们一定能造出样车,但想投入量产的可能几乎为0;因为对比卡罗拉完全没有竞争力!超跑企业发展百年,从未考虑过油耗问题,所以法罗拉、兰罗拉在油耗方面就必然降不下来;其次就是价格,这些超跑企业造车是肆无忌惮的,因为在它们的观念里就从没给客户省过钱,更不用谈精益生产之类的降低成本策略了,所以法拉利、兰博基尼打造出来的法罗拉、兰罗拉没准会是整车碳纤维、300以上的马力、狭小的座舱,然后标价80万,没办法因为它们造车从未想过降低成本,所以一定很贵,想一想这样的法罗拉、兰罗拉可能比丰田的卡罗拉更受欢迎么?所以丰田、大众造出超跑很容易,但超跑企业造出卡罗拉、高尔夫难于登天。。。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去电脑城配一台电脑,要求装一台可以运行一切软件的电脑,如果不计成本(土豪),那么很容易拿出一套解决方案;但如果要求在5千元的预算之内,那么就很难了,这就是无论造什么,只要不计成本都容易的道理;而富裕的消费群体给了超跑企业不计成本开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