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汽车网,南宁汽车网上订票官网
李书福调侃马化腾在偷窥用户微信,这有可能吗?微信是如何保护用户隐私的?
“偷窥”还是不偷窥,这个没有证据不能乱讲。不过,有些事情可以从侧面露出一些东西。比如,基本上大的互联网公司或者腾讯系的竞争对手,都不会用微信QQ作为工作中的交流工具,他们都是内行,在怕什么呢?另外,前一段,只要是在QQ中输入某家游戏公司的产品名称,或者聊到相关的内容,QQ就会主动的体式宣传自家的产品,这又是为什么呢?
先说明一点,就是,如果马化腾想看用户微信的内容,那肯定是可以看到的,只是他会不会去这样做而已。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即时通讯的方式吧。
方法一
这种方式的即时通讯,服务器是用来建立连接时使用的,也就是我只是告诉你,好友的具体地址(IP地址,端口等等),然后建立连接和聊天的过程我并不会管。
这种方式,有可能服务器不会记录聊天的记录,甚至聊天的记录都不会通过服务器。
服务器也就无从记录聊天的具体内容了。
方法二
这种方式,就是用户A和用户B之间相互并不会有连接,所有的内容完全是通过服务器进行中转的,就方法一来说,技术实现上的难度要小一些,服务器承受的压力大一些,但是这种方式,服务器就会记录所有的聊天内容,但是会不会一直保存,就根据即时通讯工具运营商来决定了。
对于用户隐私,微信已经发表声明了“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大家看看这个声明,实在可笑,没有权限是不可能的,互联网时代打个喷嚏都会留下痕迹,何况用户使用微信的所有记录都在服务器里,换句话说他们想看就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犯罪嫌疑人的微信记录,办案人员都是可以去调看的,那么普通人也一样可以,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说没有理由倒是真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人家微信看你的隐私有什么意义,能看的过来吗,又能够带来什么商业价值呢?即使使用人工智能自动判别,大家伙也无非是作为大数据统计里面的一粒微尘而已。
还有就是软件对你手机的使用权限,很多人都会忽视,现在很多软件都给自己弄了一大堆不相干的权限,弄个美图软件也要调看你短信、通话记录,弄个导航也要求使用你的相机,等等,这些实际都是对个人隐私的威胁,只是我等皆凡人,看就看吧,哥们姐们也不在乎,但请别徳不兮兮的说自己没权限,当大家伙都傻啊。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出席正和岛新年论坛演讲时提到,现在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大家都非常的警觉,人全都透明了,没有任何的隐私和信息的安全。商业上的秘密暴露在别人面前,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
他调侃马化腾在偷窥用户微信信息,只是举了一个假想的例子。个人认为,从技术上如果马化腾想看用户微信的内容,应该是可以看到的。当然,技术上具备泄密和主观上实施泄密没有必然的联系,相信腾讯是一家规范,自律,有职业操守的公司。
随即微信官方发布平台“微信派”回应释疑: 1、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2、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3、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传言中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腾讯公关总监@腾讯张军也表示,微信不会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不会将用户的聊天内容用作大数据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李书福也提到,对企业家来说,商业秘密总是会暴露和泄露出来,这令他十分苦恼。他表示,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将是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软肋,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商业机会。
网络时代,每个人的大量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留存着在网上。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轻则导致被骚扰,个人隐私曝光,严重的会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从自身角度,必须增加强防范意识,加强保护措施。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郑直认为:
1月1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某论坛上发言称,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透明的,没有任何隐私和信息安全。“我心里就想,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
可以说,李书福这番话,可以说道出了9亿微信用户的心声。虽然腾讯方面随后反驳称,“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但是从大部分网友的反应来看,似乎并不十分信服。腾讯这样大体量的公司,如果说用户数据只存放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公司自己的服务器没有存储,这是不太可信的。毕竟这两年来,已经有多起司法案件的判决中将微信聊天记录作为呈堂证供,这些聊天文件总不会都是扣押了犯罪嫌疑人之后再从手机里提取的吧?
我个人认为,以腾讯的技术能力,想要窥探微信用户的隐私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唯一能阻止他们这样做的,就只有他们公司自己坚持的“节操”,而要依靠这种道德自律的约束来保护9亿用户的隐私,实在是不太靠谱的事情。
这个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网络技术发展太快,我国立法的脚步还跟不上网络世界的现实变化。目前我国的网络立法体系尚未十分健全,《网络安全法》本身对单位计算机的软硬件和信息安全保护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对个人用户的数据安全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规定。
纵观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的互联网立法,主要面临两个矛盾:1.在政府需要时(比如反恐侦查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事务)平台服务方是否需要配合交出用户的邮箱密码、聊天记录等数据 2.互联网服务提供方(诸如大的社交网站、搜索平台)搜集的用户数据是否有权自己做大数据开发使用。
这方面来看,欧洲的互联网监管要严格许多,谷歌在欧洲经常因为侵犯数据隐私吃到上百亿的罚单。而中国的《网络安全法》目前还没有对这方面有什么细致的规定。
也就是说,手握9亿用户数据资料的腾讯,只有靠自律才能抵挡挖掘使用这笔富矿的诱惑。至于各位相不相信腾讯的说法,就留给各位自己去判断吧。